新闻消息

各种在墙内看不到的新闻消息...
如遇无法显示网页(This Page Cannot be found)、连接被重置(Connection was reset)、连接超时(Connection timed out)请多刷新几次页面;或请翻墙访问,如何翻墙请Google ...

2008年7月21日星期一

联合早报 赫尔姆斯逝世与美国政坛风向



 
 

Sent to you by xingxing via Google Reader:

 
 

via 星岛时评 by www.stnn.cc on 7/21/08

  7月4日,美国前资深参议员赫尔姆斯去世,随后两天成为美国各大媒体的焦点新闻,包括布什总统在内的不少政要纷纷对之发表看法,媒体评论也颇为壮观。 

  许多中国人可能不太熟悉赫尔姆斯,但不少人一定听说过赫尔姆斯—伯顿法。1996年,赫尔姆斯联合众议员伯顿炮制了这部又名《古巴自由与民主声援法》的法律,允许美国公民以及企业控告任何与古巴进行贸易往来的外国人士。这部法律不仅在美国国内招致自由派的强烈反对,更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不满。 

  赫尔姆斯1972年首度以共和党人身份当选联邦参议员,此后连续6次当选,2003年退休,任职30年,长期执掌参院外交委员会。 

  30年间,除抛出饱受争议并让美国麻烦不断的赫尔姆斯—伯顿法之外,作为国会山保守主义大佬和最顽固反共分子的赫尔姆斯,一直以毫不妥协地反对派面目闻名全美:对军控条约说不,对同性恋权利说不,对马丁·路德·金纪念日说不,对卡特提出的巴拿马运河条约说不,对克林顿的法官提名长达8年说不,对联合国也说不,对古巴和劳尔·卡斯特罗更是不停地说不。赫氏因此成为国会中臭名昭著的"不议员"(Senator No)。当然也有说"Yes"的时候,比如支持尼加拉瓜的反共势力,支持加强与台湾关系法。 

欲说还休的"刺先生" 

  赫尔姆斯的饱受争议之处,其实还不仅在于其保守、反共,更在于他在种族议题上的极端立场。虽然他办公室里也有黑人雇员,但他反对在全美为马丁·路德·金确定一个纪念日,更不准黑人跟他照相。 

  在美国政坛的意识形态坐标系上,赫尔姆斯当然处在最保守、最右翼一端。对于这种人,美国不乏为之叫好者。在得知赫氏死讯后,布什总统就对其大加吹捧:"他是一个温和、得体、谦逊的人,也是他称之为'美国奇迹'的热情护卫者。所以这位伟大的爱国者在独立日这天离开我们是恰如其分的。" 

  当然,普通民众对他的评价就见仁见智甚至大相径庭了。有人赞扬他是一个像麦卡锡一样的真正爱国者,更有人对其言辞批判,比如在黑人聚集的芝加哥,《芝加哥论坛报》网站的留言上就有很多负面评价,如有网友说:"我花了一整天想这位参议员有什么好的东西,最终一无所获。" 

  就在赫尔姆斯去世当天,《纽约时报》等美国媒体还报道另一消息:随着婴儿潮一代逐步退出大学讲坛,曾经把持美国大学校园数十年的自由主义已经开始消退;新一代学者,特别是60年代末以及70年代出生的年轻学者,在意识形态上普遍较之前一代温和得多,自由主义已不再是他们信奉的圭臬。

  再想到正如火如荼的美国大选,美国政坛的风向转变就更耐人寻味。以保守势力为后盾的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虽然大胆沿用布什2004年竞选连任的旧将,在伊拉克问题上也继续其保守主义论调,但在国内政策等多方面刻意与布什保持距离,更与右翼保守意识形态保持距离。以在伊拉克撤军等问题上态度激进闻名的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虽然目前声望正如日中天,却也刻意同左翼自由主义尤其是极端左翼保持距离,内外政策主张不断向中间靠拢。 

  赫尔姆斯死了,婴儿潮一代淡出大学校园,奥巴马和麦凯恩不约而同地向中间路线靠拢,这是否意味着美国政坛正摆脱左右对立,向温和的路线靠拢?我们且拭目以待。(作者 张智新 系中国首都经贸大学副教授)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 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