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低端外企撤离 中国市场魅力不减
Sent to you by xingxing via Google Reader:
年初以来,首先是韩资以及港台资等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加工企业大量撤离或倒闭,中国本土从事加工贸易的中小企业也面临同样困境。可以看出,这并非中国货币紧缩的缘故,而是需求与成本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过去的若干年,中国以优惠的税率、较低的人工、环保成本以及廉价的资源、能源与土地为代价,吸引大量国际资本涌入,进行"全球化套利",同时为中国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但最后出现中国人均收入较低而消费不足、能源与资源危机以及环境恶化等后果,经济发展不可持续。
从去年开始,中国实施转型战略:《劳动合同法》提高职工福利标准以及法律保障;人民币持续升值,并下调出口退税;提高环保成本以及资源价格等。此外,专门针对外资企业实施两税合一,由13%优惠税率转为与内资企业一样的平均税率30%。这直接导致了中国本土中小企业以及外资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成本大幅上涨的压力。应当说,作为长期任务的经济转型是正确的选择,并伴随着短期以防止经济过热为目标的宏观调控。此双重紧缩的基本前提是经济过热与外部环境稳定,因此,通过税率、汇率以及劳动力成本、要素价格改革等因素来抑制过热与促进产业升级,并非是一个过于猛烈的政策组合,而是一个渐进式的调整。但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全球需求放缓且石油价格高涨冲击了生产与运输企业,从而在企业转型成本之外增加了"外部振荡压力",企业生存面临更大挑战。
对于仅仅依靠中国成本优势生存的外资企业来说,迁移到成本更低的国家或许是唯一的选择,全球需求放缓,则加速了这些企业中最弱那部分的倒闭。由于在过去一年国际油价出现翻倍的增长,国际货物运输尤其是海运成本大幅增长,而市场预期石油高价格将长期存在,这也导致一些加工企业开始瞄准离市场较近的地区投资,比如一些美国企业开始从亚洲撤回到墨西哥,通过这种方式减少运费,这是全球化停滞的副产品。但是,当前面临困境的外资企业正处于全球性的动荡之中,而非中国独有的"恶劣环境",未来趋势尚不明朗,因此,所谓外资会大批撤离中国的判断并不足信,而那些无力维持下去的企业则是经济周期的必然产物。
中国仍然具有较强的优势吸引外资并留住那些具有竞争力的外资企业。首先,中国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熟练的工人以及规模庞大的产业集群,迁离的企业大部分如制鞋、纺织等产业链不明显的最低端行业;其次,跨国公司产业转移一般遵循先制造业后服务业,然后是研发中心的递进过程,未来中国服务业有较大吸引力;其三,转型后的中国将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本身具有非凡的魅力;其四, 在"两税合并"的同时,税收优惠政策向高新技术企业以及环保和节能节水企业倾斜,并且中国政府已经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公司发行A股,并在发行A股的基础上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公司债券,此举为外企在中国更大规模地融资提供了顺畅的渠道,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可以认为,未来进入中国的外资将具有更高的质量,2007年中国FDI为748亿美元,同比增长13.6%,但新设外资企业同比下降8.69%则反映了这一趋势。(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 Subscribe to 星岛时评 using Google Reader
- Get started using Google Reader to easily keep up with all your favorite sites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 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