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消息

各种在墙内看不到的新闻消息...
如遇无法显示网页(This Page Cannot be found)、连接被重置(Connection was reset)、连接超时(Connection timed out)请多刷新几次页面;或请翻墙访问,如何翻墙请Google ...

2008年7月16日星期三

证券时报 亚洲通胀背后的美元因素



 
 

Sent to you by xingxing via Google Reader:

 
 

via 星岛时评 by www.stnn.cc on 7/16/08

  IMF总裁斯特劳斯-卡恩日前在八国峰会上致辞时表示,受高油价和高粮价威胁的各国决策者,应将通胀治理作为头等大事。毫无疑问,当油价从2002年每桶20美元涨到目前145美元天价时,当国际大米价格在2008年4月突破每吨1000美元的时候,没有哪个国家能安然置身事外。作为新兴经济体最集中的地区,亚洲面临的通胀压力尤为显著。

  根据2008年6月的数据,东亚的中国和韩国CPI涨幅分别为7.7%和5.5%;东南亚的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和菲律宾通胀水平各为6.0%、8.9%、11.0%和11.4%,越南则进一步刷新上月纪录,升至26.8%;印度达到11.6%,大大超出市场预期。

  这些亚洲国家有两个共同特点:第一,它们大多与美国保持密切的经贸联系,且主要贸易结算货币是美元;第二,这些国家在历史上都严格钉住过美元,有些虽然后来名义上转成了所谓的"完全浮动汇率制"国家,但实际上仍不同程度将美元作为主要的货币锚。当美联储为了拯救本国经济于次贷危机的水深火热中,持续降低美元利息,并将大量流动性注入市场,就使得亚洲国家一方面在货币政策上不得不受制于美国的利率政策,无法通过提升实际利率来抑制通胀;另一方面,以美元标价的进口原材料和资源产品价格日益攀升,输入性通货膨胀逐渐传导至国内上下游产业乃至相关产业。

  国际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早已指出,东亚存在一个事实上的美元本位。而笔者认为,这个美元本位在西亚、南亚同样存在。当王岐山副总理在6月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上要求美国对美元的泛滥和疲弱负担起责任来时,一些美国学者和媒体似乎对此感到难以理解,而美国总统、财长、美联储主席虽然偶尔也会念叨几下强势美元,但在美国无意付诸实际行动的情况下,亚洲国家主动降低对美贸易依赖程度,携手建立本地区的汇率体系可能是一个更有希望的出路。(文/刘涛)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 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