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报 中国的前路
Sent to you by xingxing via Google Reader:
但这并非田园牧歌。河流经过一座炼油厂和一座庞大的新化工厂。正是后者带来了路——它的卡车整天都往潮湿的空气中排放呛人的烟雾。
村民很高兴他们有了新路。如今他们可以把苹果带到当地市场去,无须等待买家到村里。这样收入就增加了两倍,而且今年政府收购他们的全部作物收成。他们说,这跟奥运有点关系。
在新村东北一百英里处是另一条叫扎和(音译,Zaho)村子。那里也是山丘连绵,沙质土壤的斜坡被修成梯田状的果园。那里也要通路了。
扎和以前是种烟草的。村长王志宏(音译,Wang Zhi Hong)表示,条件非常艰苦,他们用驴车运水灌溉。但烟草一个月只能赚500元人民币,所以他们也开始种苹果了。扎和依然泥泞而贫困,多数村民只有在节日的时候才吃肉,但将会有更多的钱流进这里。
新的水管已经进村,尽管扎和280名村民穷得无法支付让家里通水的费用,但这些管道如今可以灌溉田地了。那些田地变得越来越稀有。沙漠化、造林计划、城市化、修路以及其他种种因素导致中国耕地短缺。剩下的耕地被视为重要的国家安全资产,但每年仍流失50万到100万公顷。
随着中国变得更加富裕,对粮食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中国之外有很多人担心13亿中国人(无论是在扎和还是在上海)的新财富和新胃口会推高全球食品价格。事实上,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情况更为复杂,而且新兴经济体对世界粮食价格的影响被夸大了。
他们认为,首先,研究表明改变的不是粮食的总量,而是品种。中国人现在需要更多质量更高的产品,更多加工过的食品,更多肉类和更多奶制品,而不仅仅是更多食物。这个国家或多或少还是自给自足的,而且在未来十年也是如此。例如,扎和及新村所生产的苹果在某种程度上抵消油料种子的巨大赤字。甚至对奶制品的新胃口也可能通过增加国内产量来满足。
然而,对于去过印度或孟加拉的人们而言,中国令人惊愕的地方不是土地的缺乏,而是人和牲畜太少了(译注,此处应指村里面的数量)。王志宏自己有四个孩子(因为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一系列沉重的罚款),这些孩子都离开村子到镇上或遥远的城市工作了。经济学家表示,现在需要提高在地里工作的3.2亿人的产能。但没有人可以确定中国政府会否牺牲他们低收益作物的自足,冒险生产价格主要由国际商品市场决定的高价值作物。
在泥和砖砌成的家里,扎和村民们躲躲闪闪地提到新兴国家普遍的问题:腐败自私的官员、粗暴的警察、渴望财富的亲戚、条件很差的学校以及条件更差的医疗。有人谈起文革和大跃进时期的饥荒和暴力。他们表示,那时候人们更贫穷,但日子似乎更安全稳当、更平等。然后他们停下来沉思,转而称赞新路和苹果的价格。
和中国其他地方一样,村里的墙上写着标语"法治有益于农村发展"。通往最近的城市的路旁则张贴更多的指令。"石油煤炭强国","开放是动力","水果蔬菜致富"。(作者 Jason Burke)
译文为摘译,英文原文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 Subscribe to 星岛时评 using Google Reader
- Get started using Google Reader to easily keep up with all your favorite sites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 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