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美中关系的奥运提升
Sent to you by xingxing via Google Reader:
去年年末我们代表百人会(Committee of 100,著名华裔美国人组织,寻求改善太平洋两岸的了解)调查美国和中国人对对方的态度。结果发现两国的民众普遍认同美中关系日益重要。52%的美国受访者对中国持好感,而60%的中国受访者对美国持好感。
在承认美中关系加强的好处方面,美国人似乎走在他们的领导人前面。调查显示,与国会成员相比,美国公众常常对中国表达更高的敬意。尽管国会山普遍对中国持负面态度,但美国人似乎有普遍的认识,例如,中国制造业的繁荣给他们提供了低成本的消费产品。然而,这种希望中糅合着恐惧——害怕中国是一个经济威胁和军事威胁。75%的美国受访者认为中国导致美国就业损失;担心中国军事化的人数比例同样多。
奥运所引起的关注可能促使人们更好地了解现代中国。很多观察家已经注意到,尽管中国已经发生深刻改变,美国仍然用冷战眼光看中国。作为华裔,美国对中国的看法与我们的利益息息相关。以最臭名昭著的事件为例,1982年,一名叫Vincent Chin的华裔美国人被底特律汽车工人殴打致死,起因是那些袭击者认为他是日本人,把进口汽车的成功归咎于他。
但当中所涉及的利益和考量远远超出华裔美国人社群。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美中关系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有很多潜在的好处。中国和冷战时期的苏联不一样,并没有对西方构成意识形态威胁。经济关系构成两国强大的联系,而且在华盛顿与北京的良好领导下,军事冲突是可以避免的。
现在是时候走向建设性的接触了,强调希望而不是恐惧。试着沿美苏空间站的思路想象美中可再生能源倡议。它可能涉及由中国人为美国工人制造的大规模装置生产廉价的太阳能面板。这样的合作可能大大降低我们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或者中国制造商可以像日本和德国汽车制造商那样,在美国设工厂,以便靠近市场,从而带来新的就业。或者发起联合环境运动,帮助发展中国家阐明法例,在容许发展的同时控制污染。
为了积极推进,华盛顿必须在贸易、环境、能源消耗、反恐、核不扩散领域与北京进行战略对话,追求建设性的接触。两国应该大大增加人员接触,无论是学生、教师、政府领导人、记者或者其他人都行。美国人到中国去看看中国惊人的现代化和社会以及市场经济的经济好处,或者与到访的中国学生和领导人相遇,这样的交流可以打破刻板印象,增进了解。接触中国是敦促中国取得人权、公民自由和法治进步的最有效办法。
不过最大的机会如今已经在手,两万外国记者将会聚北京,当中很多人会散布到全国各地,观察并充分地报道中国。媒体上涉及面广且细致入微的中国描述,对促进美国人的了解以及决策者的进步至关重要。
别忘了中国三十年的演变(摆脱极权政府,走向市场经济)可以追溯到另一件得到世界广泛报道的大事件:尼克松历史性的中国之旅,包括尼克松在长城的标志性形象。但愿壮丽的奥运可以打破误解之墙,让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这不仅是美国和中国之福,也是世界之福。(作者 Cheng Li,Frank Wu。Cheng Li是布鲁金斯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也是新书《中国不断变化的政治景观:民主的前景(China's Changing Political Landscape: Prospects for Democracy)》的编辑;Frank Wu曾担任韦恩州立大学法学院院长,是《黄色:美国黑与白之外的种族(Yellow: Race in America Beyond Black and White)》一书的作者)
英文原文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 Subscribe to 星岛时评 using Google Reader
- Get started using Google Reader to easily keep up with all your favorite sites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 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