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周刊 伊核复谈 水到渠成还是歹戏拖棚
Sent to you by xingxing via Google Reader: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伊欧会谈重启的背景。伊欧"核谈"曾多次举行,例如2004年12月在布鲁塞尔,2005年5月在日内瓦,2006年3月在维也纳,2007年6月在马德里。欧盟的代表主要是外交和安全政策专员索拉纳或法、德、英外长;伊朗的首席核谈判代表则从鲁哈尼到拉里贾尼再到贾利利,3年内两易其人,且一个比一个强硬。
这一次的最大不同是,会议之前有关以色列将在布什离任前对伊朗动武的消息满天飞。6月初,以色列在地中海东部高调进行了一连四天的大规模远程空战演习,多名高官不讳言这是轰炸伊朗核设施的彩排。美国官员也透露说,布什已为以色列的攻击筹备行动亮了"黄灯"。伊朗官方一开始说这是"心理战",称不可能受到以色列空袭,不过,为了稳定民心,伊朗革命卫队还是从7月7日起展开代号为"神圣先知3″的大规模军事演习,试射了多枚射程不等的导弹,并表示若伊朗遭到袭击,则将对以色列和美国海军发起报复性袭击。事实上,德黑兰眼下最希望不愿被拖入第三场战争的华盛顿能够阻止特拉维夫可能的蛮干行动,毕竟以色列的空袭得经过伊拉克的领空,须要事先得到美国的批准。
伊朗自2002年8月秘密核计划曝光后,关键的妥协只做过两次,且都是在哈塔米总统任内:第一次是响应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要求,于2003年12月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同意接受IAEA突击核查;第二次是在英法德三国要求下,于2004年11月宣布暂停铀浓缩,以换取巴黎协议所承诺的核援助和经贸合作。但欧盟此后的要价突然升高,而援助却不兑现,伊朗遂威胁要恢复核进程,欧伊谈判就此陷入僵局。
2005年8月5日,在新总统内贾德宣誓就职的前一天,欧盟抛出一揽子提议,不再坚持要伊朗全面弃核,而支持其和平利用核能诉求,但要求其放弃自建核反应堆。得势的保守派自然不依,反而即刻重启铀转化活动,之后又于2006年1月恢复核燃料研究活动,2月停止执行未获议会批准的附加议定书,4月称将安装3000台离心机。
安理会于2006年3月接管伊核问题后,两年内通过了三轮制裁伊朗决议,但效果并不明显。伊朗继续违抗联合国,乃至在2008年4月大肆宣扬:它将在纳坦兹铀浓缩厂安装6000个以上的超高速离心机。于是不久前,欧盟以牺牲经济往来为代价,规定从6月24日起冻结伊朗在欧金融机构的资产、禁止与伊核计划相关的人员进入欧盟。
欧盟如此大动肝火,自然有其不得已的理由。自2004年出面调停伊朗核问题以来,欧盟不断退让底线,为了增加在安理会施压的筹码,不得不拉上中俄,外加美国组成六国外交小组,先后在在纽约、莫斯科、维也纳、上海等地举行过多轮磋商——前期旨在说服中俄加入制裁行列,后期居然演变成被迫答应中俄提出的对伊朗激励措施!
今年5月,六大国向伊朗提出了一揽子经济和技术奖励方案,6月份又进一步修订为底线相当宽松的"冻结换冻结"谈判方案——意味着只要盟国停止加大制裁,伊朗不扩大核计划,讨论就可以开始;只要安理会暂停实施制裁,伊朗暂停铀浓缩,正式谈判就将启动。这相当于欧盟放弃了此前追求的"暂停铀浓缩是前提"的目标,而把它当成了交换条件,并且通过扩大经济与政治联系,支持伊朗参与国际事务等条款,默认了伊朗在中东崛起的事实,给了内贾德政府极大的面子。但饶是这样,德黑兰还是回应不积极。
也许正是欧盟这最新一道金融制裁提醒了伊朗当权者,尤其是关键时刻才出手的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加上以色列紧锣密鼓的穿梭外交和军事准备所带来的威慑,还有美国国务院在6月向外界透露的拟在德黑兰设立办事处的信号,以及朝鲜日前炸毁宁边核冷却塔换取"摘帽"的示范效应,伊朗官方的口气从7月初起,终于有了明显转变。
伊朗外长穆塔基7月2日称,将认真考虑六国6月14日提出的新谈判方案,逐步解决长达5年的核危机,并准备考虑让美国在德黑兰设立外交机构。同一天,哈梅内伊的外交政策顾问、前外长阿里?韦拉亚德在意大利《共和国报》上撰文,暗批内贾德关于核僵局的"挑衅性"声明不合理,并建议伊朗接受西方所提出的一揽子和解方案。
与此同时,有关哈梅内伊拟亲自参加未来核谈判,以结交美国"换取"保留核计划的消息也传出,对渴望明年5月连任的内贾德总统构成了巨大压力。7月13日,一个月前还在指责布什"邪恶"的内贾德玩世不恭地称,愿意与布什随时举行直接会谈;两天后,内贾德严肃地表示,伊朗近期可能与美国在"平等基础"上谈判。而此前,两国间长达29年内断交期内,双方只在去年举行过3轮并不成功的有关伊拉克安全问题的大使级会谈,还属于三边会谈的性质。忽然跳到双边会谈,对伊朗来说也是个外交大转弯。
就布什政府而言,派负责政治事务的副国务卿伯恩斯出征日内瓦,是国务卿赖斯的务实路线对副总统切尼强硬路线的一次胜利。如果各方谈得顺利,将可平息关于美国软化立场、对伊朗让步过多的指责,便于华盛顿8月份正式宣布在德黑兰设立代表处。若此路行不通,将提前宣告奥巴马所鼓吹的与伊朗"不设前提的对话"是战略失策。
从以上种种迹象看,只要美国给的胡萝卜足够大,大棒又不离手,伊朗是有改变外交方针的可能,只是核问题上的"红线"难以突破。这样也带来两种可能的结果:一是务实保守派重新站上伊朗外交前台,内贾德和他所代表的极端保守派被边缘化;二是伊朗说一套做一套,以拖待变,等熬过了布什最后的半年任期再鄙吝复萌,那时伊朗的铀浓缩也已生米煮成熟饭,足够装配一两颗核弹,国际社会也就只能再从头开始施压了。(文/夏宛清)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 Subscribe to 星岛时评 using Google Reader
- Get started using Google Reader to easily keep up with all your favorite sites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 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