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消息

各种在墙内看不到的新闻消息...
如遇无法显示网页(This Page Cannot be found)、连接被重置(Connection was reset)、连接超时(Connection timed out)请多刷新几次页面;或请翻墙访问,如何翻墙请Google ...

2008年8月14日星期四

汽车消费税:单兵势难突进

所以说,汽车消费税政策用意再好,恐怕也是独木难支。况且这根独木支撑的地方完全不对。问题是,如果难以达到政策目标,新汽车消费税除了可能增加税收,还能起什么作用?实际上,"抑大扬小"、节能减排可堪利用的政策杠杆并不少。比如,各类车型的消费者税费负担(比如养路费、过路费、交强险)大致差不多,在这上面就还有不少文章可作。依我看,就是鼓励政府用车使用小排量车型(尽量减少宝马车开道的浪费现象),也比这个汽车消费税来得直接有效。

 
 

Sent to you by xingxing via Google Reader:

 
 


作者:魏英杰 | 评论(0) | 标签:汽车消费税

提高大排量汽车消费税,早前就有明确政策信号释放。所以,对财政部昨日发布的相关消息,市场应该不会感到多少意外。这有点像"狼来了"的故事,只不过来了一匹温柔的"狼"。

9月1日起实施的新汽车消费税,具体措施是:提高大排量乘用车消费税税率,排气量在3.0升以上至4.0升(含4.0升)的,税率由15%上调至25%,4.0升以上以上的税率由20%调整至40%;降低小排量乘用车的消费税税率,排气量在1.0升(含1.0升)以下的,税率由3%下调至1%。

乍看之下,税率调整幅度不可谓不大。但是,政策能否起到"抑大扬小"作用颇堪疑问。而这一步踏空,自然谈不上节能减排的政策用意。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汽车消费格局受多方面影响,凭借个别政策势难单兵突进。

新政策的大棒指向排量3.0升以上汽车消费领域。但是,目前主流市场集中在1.0升至2.0升,国内生产大排量汽车的企业不多,占总销量额很小。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国产3.0升以上排量乘用车产销规模约1.2万辆,仅占国产乘用车总量的0.4%。再者,大排量、高油耗的高档车固然是进口车一大主力,总体数量也不多,销量有所减少也不足以改变总体格局。另一方面,为鼓励发展小排量,税率减少后充其量也就少了几百块钱,对改变消费者购买行为诱惑力实在太小。

就此而言,欲借汽车消费税作为节能减排的政策杠杆,若不触及市场主流车型(1.0升~3.0升,税率5%~9%),根本起不到多大效果。但动真格的话,估计政策反弹和市场反应也会很厉害。这大概也是新税率避重就轻的原因所在。

更何况,影响购车行为的因素很复杂,消费税甚至谈不上是重要影响因素。很多人大概和我一样,购车时根本没注意或者不在乎汽车消费税多少。因为,汽车消费税属于价内税,相应成本已包含在消费者总体价格的考量之内。比如我会考虑某一价位内不同车型的性价比,但不会关注该价格区间所需承担的一样的税负成本。还有,汽车消费税属于一次性税负,对消费选择的影响并不比油价、养路费、车险等长期支出来得大。

还要看到,买豪华车的人和买普通车型的人,其消费心理完全不一样。打个比方,准备买悍马的老板,总不会因为消费税增加转而去买奇瑞QQ吧?实际上,小排量车型目前在国内,一直就被当作是过渡性消费。购买小排量的消费者,基本上不是从节能减排考虑,而是从经济承受角度考量。一旦手头有更多钱,转手卖掉换新车比谁都快。众所周知,类似消费心理和文化并不仅体现在汽车消费上。

所以说,汽车消费税政策用意再好,恐怕也是独木难支。况且这根独木支撑的地方完全不对。问题是,如果难以达到政策目标,新汽车消费税除了可能增加税收,还能起什么作用?实际上,"抑大扬小"、节能减排可堪利用的政策杠杆并不少。比如,各类车型的消费者税费负担(比如养路费、过路费、交强险)大致差不多,在这上面就还有不少文章可作。依我看,就是鼓励政府用车使用小排量车型(尽量减少宝马车开道的浪费现象),也比这个汽车消费税来得直接有效。

2008年8月13日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 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