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消息

各种在墙内看不到的新闻消息...
如遇无法显示网页(This Page Cannot be found)、连接被重置(Connection was reset)、连接超时(Connection timed out)请多刷新几次页面;或请翻墙访问,如何翻墙请Google ...

2008年7月15日星期二

纵横周刊 萨尔科奇 新毛泽东主义者的尴尬



 
 

Sent to you by xingxing via Google Reader:

 
 

via 星岛时评 by www.stnn.cc on 7/15/08

  抱着与中国签下的订单又想在政治上左右逢源的萨尔科奇精打细算,最终给自己带来了独咽的苦水和无尽的尴尬。 
  上周三(9日),法国总统萨尔科奇在G8峰会上正式宣布将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虽然在此之前《世界报》预料到这个决定"已经没有任何悬念", 从媒体舆论到民意调查,法国内部还是表现出了一片哗然和失望的情绪。里斯本条约在爱尔兰的公投失败,欧盟建设和地中海联盟计划的艰难推进,已经让法国任欧盟主席国的开端笼罩了重重的阴影。哥伦比亚人质贝当古夫人的获释虽然为焦头烂额的萨尔科奇赢得了一次被"高度赞扬"的机会,他在北京奥运问题上的最终妥协却给他招来了新一轮更为猛烈的批评。次日在斯特拉斯堡举行的欧盟会议上,曾经是1968年法国五月学潮运动的领导者柯本迪(Daniel Cohn-Bendit)严厉斥责萨尔科奇的这一决定"在欧洲所崇尚的人权观背后捅了一刀"。法国报纸纷纷打趣道:如果说1968的柯本迪是个不折不扣的"毛泽东主义者"(Mao?ste), 那么2008年的萨尔科奇其实比他更彻头彻尾──虽然这一名词已经在四十年后被赋予了新时代的新意义。
  萨尔科奇当然比其他人更清楚这个新时代"毛泽东主义"的含义。面对当今世界格局的调整,权力的重新分配,他在与中国的关系上走出的每一步都无不是仔细斟酌,精心计算过的。
  关于是否出席北京奥运开幕式,萨尔科奇一度提出的三个"条件"和后来加上的一个"前提"。一方面是在顺应由英国,德国以及加拿大等国形成的抵制奥运仪式的大环境,不至于让自认为是民主诞生地的法国在"捍卫人权"问题上显得逊色和懦弱;另一方面是在配合国内民声,安抚国民:法兰西依然是那个可以向大国说不、独立自主的法兰西,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是否出席奥运开幕式对奥运会成功举办至关重要,因此可以起到给中国政府施加压力的作用。既能对外表明大国的外交立场又能对内顺应法国人大国国民的心理,这样的声明当然要发表。
  只是,那三个"条件"的不了了之,以及对"中共和西藏对话进展"话题的只字不提很快让法国人明白原来总统对中国的"威胁"只不过是一只"纸老虎"。"中国人已经明白,没有人会因为人权和自己真正翻脸",法国电台France Inter的评论员这样感慨道。
  与其说萨尔科奇是一步一步的在算计,不如说他一开始就给了自己一个更加务实的角色:和中国人做生意的商人。以萨尔科奇为首的法国人或许还拒绝面对国力衰退,国际地位下降的事实,但也都非常清楚两百多亿欧元的合同对法企和法国经济意味着什么。经贸合作的发展也必然是外交政策的最终决定因素之一。因此,萨尔科奇出席北京奥运开幕式就只能是一个必然。
  然而,萨尔科奇的声明发表后,胡锦涛与他会谈时态度冷淡,新浪网也于近日发布了"80%以上的中国人不希望萨出席奥运开幕式"的统计结果。显然,中国人并不对萨尔科奇赠送的出席奥运之礼心怀感激,反而鼓励了"他的最终出席再次证明了中国国力的强大"的中国民族主义情绪,法国人在中国人眼里的形象也大打折扣;在"捍卫人权阵营"中,他的立场转变又给德国和加拿大带来了无形的压力,同时把法国的外交决策置于更加孤立的地位;在国内,法国民众更是觉得这是法国在中国政府强威面前的软弱和妥协,损害了法兰西的尊严。如是所有,全都戏剧性地和萨尔科奇的计划相反。
  看来,抱着与中国签下的订单又想在政治上左右逢源的萨尔科奇精打细算,最终给自己带来了不小的尴尬。(文/胡婧,原标题为:萨尔科奇:新"毛泽东主义者"的尴尬)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 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