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刊 中国的低迷是独特的
Sent to you by xingxing via Google Reader:
如同纽约、伦敦、圣保罗、伊斯坦布尔和很多市场一样,近来广东路的气氛变得阴郁。但从惊人的规模和范围来看,中国的低迷是独特的。从去年年末开始,上海综合指数下挫超过50%。如今,很多散户脱离股海,剩下的则在咬指甲。
中国如何处理泡沫的结果,其影响力可能远远超出散户群体。购买这些股票的大部分人是中产阶级,是较富裕的消费者,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指望这些消费者推动国内消费,重新平衡世界经济。如今,由于一些家庭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财产在股市中损失一半,而且零售物价在上涨,初期迹象显示他们在消费方面会更加谨慎。与此同时,由于投资者无法真切把握企业的基本面(主要是由于政府的控制和干预,市场不可能真正透明),更加助长了市场的骚乱。这种不透明,加上许多投资者总是认为北京将通过法令救市,令中国的状况特别不稳定(即使以新兴市场标准来看也如此)。
你以为中国的投资者可能吸取以往的教训。九十年代末上海股市大跳水之后就是2001年的急升,然后暴跌。在后来的四年,市场萧条。然而,那只是引发上海指数2005年底至2007年十月的爆发。
讽刺的是,西方通常认为政府更多干预市场会产生缓和效应。然而在中国,公共官员及媒体和他们本该规管的银行家一样倾向于炒作。中国的股票市场成立之初是为了给九十年代的国有企业改革募集资金。上海经济学家安迪·谢(Andy Xie)表示,即使到了今天,政府仍然批准所有的IPO,而且甚至会给IPO定价。他指出这是一种老模式,当局总是就市场发表看法,他们利用官方媒体鼓励民众买股票。基金经理甚至国有公司按照指示购买特定的股票是司空见惯之事,如同内幕交易和其他类型的市场操纵。
尽管有这些缺点,中国的股市却还能继续引诱国内投资者,这主要是由于中国金融体系的相对落后和孤立。多年来,银行利率很低,金融产品非常有限,而且公民没有多少投资海外的渠道。房地产和当地股市是投资存款的两大途径。
如今,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它自己和对世界而言,妥善运作的股市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国希望透过QFII计划吸引国际基金。同样重要的是,当局宣布宏大的计划,要让上海成为亚太地区一个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一个独立的股市被视为所有这一切的先决条件。
对其他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可能是反面教材。去年的狂潮就好像是关于不成熟市场的危险性的教科书案例。新投资者蜂拥哄抢这块增长快速的大饼。当局担心如果泡沫破裂可能会引发社会动荡,甚至开始提醒赌客们:股票会升也会跌。
鉴于北京自己狂炒一些大公司的IPO的角色,这些警惕似乎已经算充足了。甚至在过去18个月全球经济变得如此不稳定的时候,中国的政府仍然放松市场规则,允许以前的非流通股交易。
中国散户(众所周知他们愿意赌一把)巨大的期望心理在加旺这把火。安迪·谢表示,由于中国人对财富有强烈的愿望,中国的泡沫可以迅速成长,迅速萎缩,其速度可能比其他一些曾经经历这个发展过程的国家要快。
事实上,中国还没有经历其他国家所经历的、市场崩溃后引发的那种示威,部分可归因于中国的银行不得支持保证金交易(margin trading,借钱给人去投资股市)。渣打银行的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格林(Stephen Green)认为,这限制了损失的绝对规模。在去年的高峰期,中国流通市值大约相当于GDP的36%,而日本的为109%,美国的为142%。
那就是说,股市损失的效应开始转化为吝于消费的模式。例如,汽车销售量最近明显下跌。为了平息不满,政府削减印花税,承诺提高上市公司透明度。虽然是干预,但和老式的市场操纵相距甚远。Access Asia的法兰奇(Paul French)认为,中国当局最近作出了有意识的决定,要减少对市场的政治控制。目的就是向外国投资者显示,交易如今更多是有市场力量指引——哪怕是以牺牲国有上市公司数以万亿计的帐面价值(paper value)为代价。
若然如此,那对中央王国(Middle Kingdom)的市场资本主义而言是好消息。但对成长于长期以国家控制为规范的制度下的中国投资者而言,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来了解这种转变。广东路一位投资者兴奋的表示,奥运股市一定涨——政府会保证的。和泡沫一样,泡沫心态很难根除。(作者 Duncan Hewitt)(原题:追踪中国的羊群)
译文为摘译,英文原文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 Subscribe to 星岛时评 using Google Reader
- Get started using Google Reader to easily keep up with all your favorite sites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 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