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过时了?
Sent to you by xingxing via Google Reader:
日本博客之所以全球最火,恰恰就是日本网民真把博客当日记写了,并没有让博客承载太多的内涵。相比其他地方的博客文化,则明显被迫承载了太多的重任。从好莱坞导演到巴黎独立服装设计师,所有的非官方消息都被发布在了博客上,《综艺》杂志早就给美国的流行博客下了定论:那就是一个秀场。相比之下,中国的博客上除了作秀的功效外,更是口水仗的舞台。
主笔◎尚进
博客的全球衰退期
"博客已经过时了。"这是7月3日,一位自称麦田的人,在自己博客上发出的声音。很快他成了众矢之的,反对和质疑迅速涌来,其中也夹杂着对博客过时论的点滴认同,可大多数人并不赞同轻率给博客下病危通知单。实际上,在麦田发出博客过时论的前后脚,中国博客最早的理论派、被定义为"中国博客之父"的方兴东,传出了公司破产的消息,之后谣传被更加细节化:裁员95%,方兴东自己掏了十几万元垫付员工6月份工资。
自从2005年底新浪将博客概念包装,轰轰烈烈地推向中国网民,原本处于小众圈子的博客才彻底流行开来。"没人否认新浪挑动的博客浪潮。"2003年就开始写博客的陆小弥对于中国博客发展史相当熟悉,她说,"关键是新浪博客挤兑掉了很多小公司创办的独立博客,可除了为新浪门户带来不菲的浏览量,新浪博客什么也不是:论绝对数量比不上腾讯,论相对质量比不过一些独立博客,最可怕的是新浪将博客引入到普通人群,在短暂的流行后,新浪和搜狐等门户拼命上数量,创造了无数博客僵尸。"博客僵尸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问题,但是随着博客在中国互联网界流行已近3年,博客撰写者的疲惫,以及博客商业动力的衰退,正在将博客僵尸问题扩大化。中国网民对于博客的态度变化,正在悄悄影响着整个互联网格局的流向。
尽管中国互联网使用者的数量将在2008年末有望达到2.44亿人,但中文博客的增长速度,并没有实现同步。按照2008年2月的一份调查显示,目前全球博客文章总数超过了13.5亿篇,全球博客数量约有7000万名,英语书写已经不再是头号博客源泉,中文博客也没有坐稳第二号的位置。日语博客疯狂增长,居然占据了全球博客数量的37%,其次才是英语博客的36%,中文博客仅保持住了8%的份额。另一组数据则是博客活跃程度,日本博客经常更新的占据了20%,大多数日本博客写作者都非常稳定,不再是青年人短暂的玩乐。按照日本杂志《ASCII24》的说法,"日本的博客主人极度认真,真把博客当回事,并且几乎达到了全民博客的水平"。
与日本平均20%的更新频率相比,博客发源地的美国博客界,13%的博客经常更新率就被《纽约时报》周刊形容成"难得的勤奋了"。相比之下,中国博客的更新率并没有人认真统计过,前任新浪博客负责人侯小强私下透露的一些数字更近似参考——他认为中国90%的博客都开在门户网站和大社区论坛,传统门户网站的博客更新率一直在下降,整个中国网络博客都在进行沉淀,能有15%的人坚持写就已经是奇迹了。只有Blogbus、牛博网等少数独立博客运营商,凭借精英作者的套路,勉强将更新率保持在20%的级别,可如果把腾讯和百度上的准博客形式也统计在内,整个中国博客更新率低于15%是肯定的。
沉淀期与SNS接替论
"并不是博客过时了,关键是中国普通网民对博客的态度问题。"Blogbus的总裁窦毅是目前方兴东之外,第一批独立博客网站中硕果仅存的老人,他解释道,"并不是因为SNS社交网络和视频分享网站分流了人群,也不是因为中国网民对网络表达产生了耐药性,实在是因为中国网络人群的素质本身,决定了博客写作需要沉淀。并不是草根就彻底停留于地面,也不是名人博客永远就引人注目,博客书写的精英在渐渐自发靠拢,在中国真正有想法、好玩的人就那么多,肯定要出现一个淘汰过程。"
对于互联网文化和技术上的淘汰与沉淀,芝加哥大学一个叫扎克的人曾经写过一篇论述。这位主修国际政治的家伙认为,美国主导的互联网技术和派生文化现象,一年之内几乎在全球每个地方都会派生出模仿者,然后再过一年,这些模仿者就会出现分化。尤其是中国和英国的互联网公司们,几乎紧盯美国,然后又快速出现自我淘汰。反倒是日本和德国的互联网界,能够真正沉淀下很多老东西。恰恰博客就是其中之一,在扎克看来,博客之所以出现日文的极端繁荣,很大程度上并非纯粹的技术和商业模式问题,而是日本网民的态度问题。日本人真的拿博客当日记,并且认认真真记录,每个普通人的草根明星梦想,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消逝而淡化。
《连线》杂志也注意到了全球博客界的变化,他们特别撰写了一篇《日本热门名人博客问题》的文章,探讨日本博客崛起对应的全球其他地区博客的衰落。在其作者片山理莎(Lisa Katayama)看来,日本博客形成了完善的草根精英制度,可以通过一批一批涌现的年轻写作者,长久保持博客表达话题的自我更新。目前每个月能够拥有1亿次访问量的中川翔子,在博客书写内容形式上与第一代的博客女王真锅薰如出一辙,但日本网民就能不厌其烦地看,并且每个阅读者都充满自信,都认为自己也能够成为博客明星,进而形成了一种以年轻人为核心的全民博客现象。确切地说,日本博客之所以全球最火,恰恰就是日本网民真把博客当日记写了,并没有让博客承载太多的内涵。相比其他地方的博客文化,则明显被迫承载了太多的重任。从好莱坞导演到巴黎独立服装设计师,所有的非官方消息都被发布在了博客上,《综艺》杂志早就给美国的流行博客下了定论:那就是一个秀场。相比之下,中国的博客上除了作秀的功效外,更是口水仗的舞台。
可为什么包括Bokee和Blogcn,众多早期博客公司出现早衰呢?窦毅解释道:"因为它们从一开始就没有弄明白真正的博客商业逻辑是什么,架子搭得就不对,他们并没有真正挖掘出博客本身的价值加以利用。之所以Blogbus能够生存并且小幅盈利,就因为我们能够尊重博客本身的价值,并且在其基础上充分挖掘,跟博客作者一块创造价值,把用户当合作伙伴,而不是免费的内容源泉。在中国博客已经进入沉淀期的观点之外,还有一小撮人将SNS社交网络定义为博客杀手。在他们看来,SNS具备的群体小环境,恰恰就是博客技术本身最缺乏的有效人际关系控制,况且SNS网站内每个人都有类似博客的书写环境,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天然属性,让SNS网站可以替代博客。嚷嚷博客已经过时的麦田,恰恰就是SNS网站的强力支持者。包括陈一舟的校内网、王兴的海内网,以及史玉柱收购来的51.com,都图谋以SNS社交网络的群体效应,替代博客的自我表达。在他们看来,SNS社交网络能够遏制博客书写的疲态,人们应该为了展示自己而书写,这将从根本上解决中文博客写作动力衰退的现状。
谁是赢家
博客本身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最新鲜的内容源泉。新浪引以为豪的博客,从流量和更新数量上,早已经是整个新浪最大的频道。腾讯更是凭借QQ空间和点卡充值的零钱经济,直接从博客空间运营上赚到了不菲的现金收益。相对而言,大多数博客写作者只是赚到了名声,并没有多少人直接在博客上拿到广告分成,可这并不妨碍博客成为少数人赚钱的源泉。徐静蕾曾经创造的全球博客累计浏览量之最,早已经无足轻重,可她却实实在在靠写博客获取了不菲的利益——在2006年她的博客极度走红之后,包括AMD、索尼爱立信、智联招聘,大笔的广告订单都看中了她的网络身份。
尽管在很多人看来,中文博客进入了平缓发展的阶段,但是靠博客赚钱依旧是可行的套路。庄雅婷可以算是最新一轮的博客致富者,她正在连载撰写的小说《阿尔法女郎》,计划写15万字,以连载章节的方式贴在博客上,背后则是拿千字500元的稿费。支付稿费的博客服务提供商只有一个要求,将众多化妆品品牌植入到小说中,包括夏依、欧莱雅、美宝莲,甚至还拉来了香港海港城、威尔士健身会所、代官山等地产赞助,总额度超过百万元。在连载《阿尔法女郎》小说的网页上,中国版《欲望都市》网络互动小说的栏头广告,则在鲜明表达着中国博客的野心。
本文节选自《三联生活周刊》2008年第26期,敬请查阅更多精彩内容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 Subscribe to 三联生活周刊 using Google Reader
- Get started using Google Reader to easily keep up with all your favorite sites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 主页